“這些標誌真好,簡單易懂。”同學們都這樣說。
予寧在日記本上寫道:“幫助別人的感覺真好。我要繼續努力。”
除夕前夕,全家一起大掃除。予寧負責檢查安全隱患,予安則重新佈置了家裏的照片牆,加入了這一年的新照片:予寧在安全教育活動上的身影、予安在軍史館作畫的瞬間、全家在壁畫前的合影…
“又一年過去了。”孟沅感慨道,“孩子們長得真快。”
宋霆野摟住妻子的肩:“因爲他們心中有想要守護的東西。”
夜晚,予寧突然抱着枕頭來到父母房間:“爸爸,媽媽,我想到一個新年願望。”
![]() |
![]() |
“什麼願望?”宋霆野把兒子抱到中間。
“我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。”予寧認真地說,“雖然我知道這很難,但我會從守護身邊的人開始做起。”
黑暗中,宋霆野和孟沅相視而笑,眼中都有淚光閃爍。
窗外,繁星點點,如同無數守護的眼睛。在這個平凡的軍人家庭裏,愛與責任正在悄然生根發芽,長成參天大樹。
予安在日記本上寫下:“守護有很多種形式。爸爸用鋼槍守護國家,媽媽用愛守護家庭,弟弟用責任心守護同學,我用畫筆守護記憶。每一種守護都同樣珍貴。”
春寒料峭的三月清晨,予寧比往常起得更早。今天是他參與設計的校園安全標誌正式啓用的日子,他仔細檢查着書包裏準備分發給同學們的安全手冊修訂版,小臉上寫滿了鄭重其事。
“我們的安全委員今天格外認真啊。”早餐桌上,宋霆野注意到兒子不同往日的嚴肅表情。
予寧擡起頭,眼神堅定:“今天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講解安全知識,我得做好準備。”
孟沅將煎蛋放在兒子面前,溫柔地摸摸他的頭:“記得要耐心一點,小朋友們可能還聽不懂太複雜的道理。”
“我知道,”予寧點點頭,“我準備了很多圖片,還學會了用手偶講故事。”
校門口,新安裝的安全標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。予寧設計的小衛士卡通形象活潑可愛,卻又清晰地傳遞着安全提示。校長親自在校門口迎接同學們,看到予寧時特意停下來:“予寧同學,你的設計很棒,全校同學都會記住這些安全守則。”
予寧的小臉泛起紅暈,卻仍然保持着鎮定:“謝謝校長,我會繼續努力的。”
第一節課後,予寧來到一年級三班。教室裏,二十多雙好奇的眼睛齊刷刷地望着他。予寧深吸一口氣,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“安全教育課”。
“大家好,我是二年級的予寧。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保護自己…”他用稚嫩但清晰的聲音講解着,配合着手偶和圖片,將複雜的安全知識變得生動有趣。
當下課鈴響起時,小朋友們圍着他不肯離開:“予寧哥哥,下次還來給我們講故事嗎?”
回班級的路上,予寧的腳步輕快了許多。他忽然明白,真正的守護不是站在高處指揮,而是走進需要幫助的人羣中。
與此同時,予安正在爲她的第一個個人畫展做準備。軍史館壁畫的成功讓她獲得了更多關注,一家本地畫廊主動提出爲她舉辦展覽。
“我想叫它《守護者的光影》。”予安在晚餐時分享她的構思,“不只畫軍人,還要畫所有在平凡崗位上守護他人的人。”
宋霆野若有所思:“這個主題很好。需要爸爸幫你聯繫一些採訪對象嗎?”
於是,接下來的幾個週末,予安在父親的陪同下,走訪了消防隊、醫院、甚至深夜的環衛工作站。她用畫筆記錄下這些平凡守護者的身影:消防員訓練時滴落的汗水、護士深夜巡視病房時的溫柔目光、環衛工在晨曦中工作的背影…
予寧常常跟着一起去,自稱是“姐姐的助理”。令人意外的是,他用自己的方式幫助着姐姐——用稚嫩的筆跡記錄被訪者的語錄,或者幫忙舉着反光板。
四月中旬的一個雨天,予安在消防隊寫生時,正好遇到出警鈴聲響起。她親眼目睹消防員們在幾十秒內整裝出發,奔赴火場。
那一刻的震撼無法用言語形容。回家後,她連夜創作了一幅畫:雨夜中,消防車紅色的尾燈劃破黑暗,車窗外是消防員堅毅的側臉。
“這是我目前爲止最滿意的作品。”予安對家人說,“我畫出了速度背後的沉重責任。”
畫展籌備期間,予寧在學校的安全教育活動也有了新進展。他發起的“校園安全小衛士”計劃已經發展到每個班級都有安全委員,定期開會交流經驗。
“予寧同學雖然年紀小,但很有組織能力。”老師在家長會上對孟沅說,“他最近還提出要編寫一本《校園安全小故事》,用同學們的真實經歷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。”
孟沅回家後把老師的話轉達給兒子,予寧卻顯得很平靜:“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。就像爸爸說的,保護同學的安全是我的責任。”
五月,予安的畫展《守護者的光影》正式開幕。展覽現場來了許多人,包括她畫中的那些“守護者”。一位消防員站在自己的畫像前,眼眶溼潤:“沒想到我們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爲藝術。”
最令人動容的是一位老環衛工。他在自己的畫像前站了很久,然後用粗糙的手輕輕撫摸畫框:“這輩子第一次有人給我畫畫…謝謝姑娘。”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予安在一旁悄悄擦去眼淚。她忽然明白,藝術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技巧多麼高超,而在於能否觸動人心。
畫展期間,予寧成了最小的“解說員”。他用孩子的視角向參觀者講解畫作背後的故事,稚嫩卻真誠的語言往往比專業解說更能打動人。
“這幅畫裏的護士阿姨每天晚上都要檢查好幾次病房,就像媽媽每天晚上都要來看看我和姐姐有沒有踢被子一樣。”予寧的解說讓不少觀衆會心一笑。
六月來臨,予寧的《校園安全小故事》編寫完成了。在老師的幫助下,這本書正式出版,並分發到全區各小學。更令人驚喜的是,區教育局決定將每年6月12日定爲“校園安全日”,以表彰予寧的貢獻。
“我只是做了很小的事情…”接到通知時,予寧反而有些不知所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