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3章 把玩人心

發佈時間: 2024-12-02 07:19:36
A+ A- 關燈 聽書

 皇帝高坐於龍椅之上,聽着羣臣絮絮叨叨了半個時辰,仍然沒個結論,便從一撩龍袍站起來。

 “諸位愛卿,軍報上都寫得那般清楚,安業城被困,急需支援。”

 他一個不懂打仗不懂軍事的皇帝都聽出來了,不知道他們還在這裏磨蹭個什麼勁?

 難道,光靠打嘴皮子,就能把汝陽王給打走?

 他往下一指:“司徒大人,你來說。”

 謝殊不是凡事都有主張嗎?

 怎麼一說起打仗,就接二連三犯錯?

 謝殊心頭暗暗叫苦。

 他自詡羣臣之首,深諳平衡之術,這麼多年來穩坐朝堂第一人的位置。

 但正因爲如此,掌軍權的勳貴和他天然就親近不起來。

 哪怕他是當世名將,也打不了沒有兵的仗。

 何況,他還不是?

 大景的軍力,可以用圍棋術語“金邊銀角草肚皮”來形容,戍邊的兵力都是精銳、邊塞重鎮更有名將宿將坐鎮。

 在多年經營之下,軍民同心抵禦外敵,沒有退縮的餘地。

 哪怕敵人犯邊,偶有失地,也能及時獲得支援,極少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。

 唯一的例外,便是十多年前燕家被聯手算計,失了北疆大片土地。

 越往中原,兵力越弱。

 士兵得到的操練和實際上戰場的經驗不足,更有不少勳貴之家將這些軍營視作鍍金之地,既沒有危險、還能混資歷。

 將子弟放進去混上幾年,出來後就能蔭個武官噹噹。

 此等風氣由來已久,朝堂上下都本着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的原則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
 誰家沒有幾個不成器的子孫呢?

 在安穩搖籃裏待久了,中原兵力積弱,跟邊塞士卒的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。

 這些年全靠幾名老將頂着,表面上還看得過去。

 誰知道,汝陽王他會反了呢?

 都防着外患,誰曾想會在內部先亂起來。

 汝陽王起兵之後,周遭地區盡都沒反應過來,就被他攻佔下來。

 甚至有他帶領大軍到了城下,從百姓到守將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就這麼看着這支軍隊開了進去,佔領州府,插上汝陽王的旗幟。

 汝陽王謀反,有目的而行,並不爲難這些地方官員和百姓。

 佔領一城之後,除了接受投降外,其他一切照舊。

 對老百姓而言,除了城牆上的旗幟換了,沒有任何影響。

 如此一來,讓他前進的道路異常順利。

 有被他提前收買的官員,打開城門投降。

 有的貪生怕死,則打着爲百姓好的旗號,舉白旗投降。

 朝廷將來怎麼追究,是將來的事,先保住眼下的性命,其他的事情,將來再來頭痛。

 再說了,投降的城池那麼多,又不是隻有自己。

 對降將而言,他們想要不被追究,利益與汝陽王一致,隱隱盼着他得勝起來。

 膽小怕事的悄悄縮起頭來過小日子,想着兩不相幫,將來萬一汝陽王不成功,朝廷追究下來,罪名也能少些。

 再在京城託人找關係運作一番,說不定還能繼續做官。

 膽子大的、本就對朝廷不滿的,甚至就點了兵力,跟隨汝陽王一路北上。

 在兩者之間的,就偷偷摸摸提供一些補給糧草,裝着不知情的模樣。

 汝陽王行軍至今,只有兩座城池拒不投降。

 守將宣稱“生是大景的人、死是大景的鬼,不屑於反賊同流合污”。

 汝陽王也不惱,以數倍的兵力攻下後,屠城三日,以儆效尤。

 血流成河、屍橫遍野。

 活生生將人來人往的熱鬧城池,變成一座巨大的墳墓,充斥着恐懼與絕望。

 大景承平已久,並非羣雄並起、逐鹿天下的戰亂時代,那些關於血與火的殘酷記憶,原本只存在於祖先的口口相傳。

 沒想到,一朝成爲現實。
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
 中原內地的城池已許久未承受過戰爭的洗禮,單憑一腔熱血,阻擋不了汝陽王的進攻。

 投降,就能得太平,保住一家老小和全城百姓的性命。

 反抗,就是屠城的下場。

 一手懷柔、一手鎮壓,汝陽王把玩人心的手段,爐火純青。

 中原大地瑟瑟發抖,一衆地方官員連夜商量對策。

 汝陽王用兵,並不按常理前行。

 誰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會選擇怎樣的路線,出現在哪座城池之下。

 但有一點很明確,誰都不想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。

 於是乎,在汝陽王屠了兩座城之後,後面的路就變得格外好走。

 大軍剛到城下,就有人主動送來糧草,開門迎接。

 地方官裏,有那起子性子烈忠心朝廷不願意投降的,就會被同僚提前綁起來,不讓他連累衆人。

 汝陽王蓄謀已久,就連從河西到京城的通訊都能阻隔,何況是他自己的大本營呢?

 “汝陽王反了”這個消息,直到半個月後才傳入京城,放到謝殊案頭。

 那個時候,汝陽王領着的大軍,已經到了潯陽城下。

 謝殊做夢也沒想到,汝陽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,舉起反旗。

 難道,他就那麼有把握?

 他憑什麼?

 究竟有何倚仗?

 謝殊想不通,但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快速通報軍情,派兵支援潯陽。

 到了此時,他方察覺手頭無將可用。

 能征善戰的將軍,都在邊疆。

 唯一一個回京的燕長青,又領軍去了河西,最新送回的軍報顯示他被迫滯留在居延城。

 現狀如此,朝堂上商議,也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。

 領軍打仗不是政見不和的口水戰,是要真刀真槍上前線拼殺的。

 好在有老牌勳貴挺身而出,集結了一萬五千人的軍隊,前往支援。

 至於京畿大營,因爲被燕長青帶走了一萬人,剩下的兵力,朝堂上大部分朝臣羣情激昂的表示:一定不能動!

 必須留下來守護京城,保護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安危。

 謝殊聽得發笑。

 什麼守護京城,你們就明說保護你們好了!

 作爲京官,這些人哪裏敢輕易逃走。

 既然不能跑,那當然要留下足夠的兵力,以防汝陽王突然出現在京城腳下了。

 可笑!

 也不想想,如果抵擋不了汝陽王的攻勢,就等着被他一路攻城掠地越發壯大嗎?

 真等他兵臨城下那一天,京畿大營那點兵,又能抵擋多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