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論一出,全城譁然!
宮中傳聞只說皇上這兩日不舒服,由太子監朝,可沒說是被人陷害,而且陷害他的還是莊妃。
一時間,百姓半信半疑,蕭銘玉被關宗人府不過半日時間,整個京城的百姓都在談論此事。
國家不可一日無君,更何況太初帝以仁孝治國,深受京城百姓愛戴,他們忍不住跑到宮門口,一求真相,還有百姓組織到京兆府擊鼓鳴冤,要求徹查此事。
前有隨性瀟灑的蕭銘祁謀害太子入獄,後有護大寧國土的蕭銘玉包庇弒君之犯,傳言離奇,百姓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信,唯有讓那宮裏的面人站出來給他們個說法。
不僅是京兆府,就連大理寺,宗正寺,刑部等多個執法部門都涌滿了百姓。
一些是要求給出真相的,一些是讓他們嚴懲罪犯的,還有一部分是要見太初帝,好讓他們知道傳言是假,太初帝平安無事的。
而這其中,還有百姓知道蕭銘玉在今天早上被關進了宗人府,而他被關進宗人府的理由,就是下令封鎖了廣明宮。
這一樁一件,竟與傳言完全吻合,百姓即便是不願意相信,心裏也出現了動搖。
本來就端午在即,百姓這麼一鬧,轟城大亂,好在蕭銘川反應迅速,立即派出軍隊維持城中秩序。
本來是用在端午的佈防,竟在今日提前派上了用場。
宮外百姓因一則傳言亂了陣腳,而宮裏頭的人也淡定不到哪裏去。
知道事情真相的且掌握了證據的,目前就只有蕭銘玉一個人,其餘的基本都是猜測。
京中傳聞傳到太后耳朵的時候,太后是又驚又氣,驚的是這種事斷不可以在這種時候被傳出去,氣的是不知究竟是誰在推波助瀾,幕後之人究竟想幹什麼!
這傳言早不傳,晚不傳,偏偏在蕭銘玉進宗人府後才爆出來,以討伐莊妃作引,嫁禍蕭銘玉,這是何等居心!
她看了一眼緊閉的殿門,若此時皇上能及時醒來,不管後果如何,一切都可迎刃而解!
到底是太后,氣怒也不過一瞬間,她穩了心神吩咐:“毓淑,你替哀家跑一趟,去告訴宮門口的那些百姓,皇上的病正由武宣王妃醫治,落丫頭揹負神醫之名,在百姓心中頗有威望,他們若知道是落丫頭正在救治,也會寬限三分。”
此時要再隱瞞太初帝病重一事不過掩耳盜鈴,告訴百姓是顧蘇落在醫治,也是有絲避重就輕之意。
許是正因顧蘇落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,所以京中傳言洶涌的時候,也沒波及到她分毫。
又或許那暗中之人事先已經知道,盲目中傷顧蘇落只會讓百姓升起牴觸的情緒,所以傳言散播的時候只提了蕭銘玉跟莊妃,對顧蘇落閉口不談。
只不過,此時不談,不代表那暗中之人對她沒有辦法。
正說着,一身正紅宮裝的皇后匆匆走進,似知道太后在這裏般,上前就行了一禮:“兒臣見過母后。”
皇后妝容比平日要淡雅一些,還不等太后平身,她就已經站了起來:“母后可有聽到京城的傳言?”
太后眼皮子微跳,看向皇后:“傳言傳得那樣快,想聽不到都難,皇后急匆匆過來,也是爲了傳言的事?”
皇后拂袍,又跪了下去:“雖說傳言無證,但涉及皇上性命與皇權之威,兒臣懇請嚴查莊妃,還百姓一個交代!”
“此事自然要嚴查,仝大人與喬大人將蕭銘玉帶走,爲的就是這件事!”太后冷眸:“若真是莊妃所爲,廣明宮被封了也是好事,如今最重要的是救治皇帝,祈求皇帝早日醒來。”
皇后早料到了太后會這樣說,畢竟莊妃一事涉及的不單單隻有她一人,牽一髮動全身,一步錯步步錯。
就連太后都沒辦法在這個時候作主,她更不敢在這種時候亂下定論,除非太初帝久不轉醒,或者突然駕崩,否則她亂下定論留下一屁股爛攤子事,還不是蕭銘川受罪。
若爲一個坊間傳言自亂陣腳,那才真是上了敵人的當。
搞不好到時候她兒子登基沒幾年,就被動盪的朝局拉下寶座。
“母后所言,兒臣明白,既然如此……”皇后擡頭:“兒臣想進去看一看皇上,若見皇上無礙,也好叫兒臣放心。”
“你是懷疑落丫頭?”太后直接把話挑明。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皇后抿脣,見狀也不藏着掖着:“武宣王妃救過川兒性命,兒臣對她感激不盡,可即便皇上病重需要救治,也沒有不讓人見的道理,尋常人也就罷了,兒臣乃大寧一國之母,皇上的結髮之妻,如此也不得探視,兒臣憂心也是情理之中。”
非常時期,到底還是擔心顧蘇落會做什麼手腳。
雖然這事是莊妃做下的,可帝位近在咫尺,她不相信顧蘇落跟蕭銘玉會無動於衷。
即便這一刻無動於衷,誰又能保證下一刻他們不會動搖。
皇后的話說得滴水不漏,但心裏那點小九九卻被太后看得一清二楚。
若不是皇后懷着心思,太后或許還不會這樣冷眉冷臉,皇帝病重,難不成她就不擔心?
正氣悶之時,是蕭毓淑開口打了圓場:“母后,皇祖母,此時殿內只有父皇與皇嫂兩個人,若父皇出了什麼問題,她定逃不脫關係,皇嫂所揹負的壓力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要大,皇嫂醫術了得,這是大家親眼見證過的,何不再等上兩日。”
一番話落,皇后神情更急,張嘴還要說什麼,就聽蕭毓淑繼續道:“不僅皇嫂在裏面,許公公也在,如此已經夠了,母后再進去,只怕也幫不上什麼忙。”
她上前將皇后扶起:“母后是後宮之主,與其在此,不如去審一審莊妃,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。”
蕭毓淑的話說得明白,即便顧蘇落想做什麼,也還有一個許公公看着。
在無憑無證的情況下懷疑許公公會串通武宣王府,實屬無稽之談,這麼一說,蕭毓淑就已經推着皇后往殿外走,絲毫不給她反駁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