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4章招聘夫子

發佈時間: 2024-12-02 09:29:10
A+ A- 關燈 聽書

 不過對於自助餐廳嚴青青還是要好好研究一下的,畢竟古代有很多東西都跟現代不同的。

 這事也不急於一時,婆媳兩人又閒聊了幾句,就聽見如意進來回稟道:“夫人,村長老爺來了。說是有事想找您商量。”

 嚴青青點點頭道:“好,你讓人先好好招待着,我這就過去。”

 嚴青青不是個忘恩負義的人,當初李開山幫過她,她對李開山的回報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當初的恩情。

 每次李開山來嚴青青都是以禮相待。

 袁慧娘因爲閒着也是閒着,就跟嚴青青一塊去了花廳。

 李開山正在花廳裏悠閒的喝茶呢,見到嚴青青二人趕緊起身。

 嚴青青笑着阻止道:“村長叔別起身了,快坐吧。”

 李開山聞言又坐了回去。

 袁慧娘則笑眯眯的喊了聲:“村長爺爺。”

 李開山高興的看了一眼袁慧孃的肚子說道:“看來我很快又要有重孫子了,果真是老了。”

 嚴青青聞言笑道:“村長叔可不要這樣說,想想想你爲咱們村裏做的事以及村裏需要做的事就知道您不老。”

 李開山想起滄河村這一年多來的變化,心裏也是感慨萬千。
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
 雖然在滄河村的建設中他不敢說居首功,但是也確實沒少出力。

 想到這裏李開山就開口直言道:“咱們村裏的學堂馬上就建好了,但是眼下遇到了個難事叔還得找你商量商量。”

 其實不用李開山說嚴青青也猜出來了,開口問道:“可是因爲招夫子的事?”

 李開山點點頭道:“是哩,我們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大老粗,哪裏認識什麼夫子啊。

 我想着你經常跟縣城裏的人打交道,看看他們能不能給咱們引薦幾個夫子,咱們也不求學問有多好。

 只要品行端正,能教孩子們就行。”

 嚴青青聽了也有幾分爲難,她還真不認識什麼夫子,不過不認識不代表就沒有辦法。

 李開山見嚴青青沒有立刻答應於是又說道:“沒事,就算沒認識的也沒關係。咱們一起想想辦法,只要多多給束脩總會有人願意來的。”

 嚴青青聞言開口笑道:“村長叔您放心吧,這事我來想辦法,不知咱們學堂裏大概需要多少夫子?”

 李開山想了想回道:“咱們現在有十間教舍,已經有不少人來詢問我關於上學的事情了。

 所以應該能收不少的學生,我想着怎麼着也得聘請四五個夫子纔行。”

 嚴青青聞言搖搖頭,四五個肯定是遠遠不夠的,按照李開山的意思只要找幾個夫人教村裏的孩子認識幾個字就行。

 但是嚴青青想的是對於普通孩子讓他們識字,對於那些有天賦的孩子還是培養他們走仕途纔行。

 不管要招多少夫子,反正嚴青青已經應承下來了,李開山就放心了。

 李開山走後袁慧娘才小聲的開口問道:“娘,女孩子可不可以進學堂讀書啊?

 我想送錦繡也去學堂裏讀書,好歹認識一些字,以後學起別的來也能快一些。”

 嚴青青聞言笑道:“這是自然了,娘出資建學堂就是爲了有話語權。

 當初我就想好了,無論男孩女孩只要他們家裏願意都可以去學堂裏讀書。

 難得你能有這種覺悟。那些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純屬是放屁,不過是男人束縛女人思想的一種手段罷了。”

 嚴青青很少說話這麼粗俗,但是在袁慧娘聽來卻覺得是天籟之音。

 嚴青青果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婆婆,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奶奶。

 爲了不耽誤學堂的招生,李開山走後嚴青青就進了書房。

 研好墨後提筆寫道誠聘兩個大字,然後另起一行寫道:孩童乃是國之根本,棟樑之基業。今滄河村集資籌建學堂數十間,殷殷切切,然目不識丁者居多,故誠聘夫子數人,六藝皆可,待遇頗豐。月薪二兩起,食宿全包。

 想了想嚴青青在最下面又寫道:秀才以上最佳,有品有德有經驗者可放寬至童生。

 最後又署名明昭令人靜待佳音。

 然後拿出自己的印鑑蓋了上去。

 寫完之後嚴青青仔細看了看,還算滿意。

 然後把阿大找了過來吩咐道:“你去一趟縣城,把這個招聘信息貼在城門口。

 一會找如意拿一些銀子請城門口的那些官差喝茶,讓他們多幫忙宣傳一下。”

 阿大聽了趕緊應下,然後就快馬加鞭的進了城。

 阿大到了城門口就下了馬,因爲經常替嚴青青跑腿,城裏但凡有頭有臉的人阿大都是認識的。

 阿大下了馬之後跟守門的幾個官差寒暄了幾句然後說明了來意。

 幾個官差二話不說就把招聘信息貼在了城牆上。

 阿大拱拱手對着幾位官差說道:“多謝各位官爺幫忙了。”

 然後又拿起隨身攜帶的銀子一個個塞進他們的手裏。

 這些官差都知道他是明昭令人跟前的人,明昭令人品級可是比縣太爺還高兩級他們哪裏敢收阿大的銀子啊。

 阿大見他們不敢收開口說道:“這可是令人特意吩咐的,說你們成日裏看守城門,風吹日曬的辛苦了。

 這些銀子是讓你們拿去喝茶的。

 另外明昭令人還想拜託你們幫忙看着點這告示,咱們滄河村急缺夫子。”

 幾人見阿大這樣說才高興的收下了銀子,其中一人開口說道:“阿大兄弟,你回去告訴明昭令人一聲讓她放心。

 有我們兄弟幾人看着,在滄河村夫子沒招夠之前這告示誰也不能動。”

 阿大等的就是他們這句話。隨即又對着幾人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騎着馬離開了。

 阿大走後很快城門口就吸引了一羣人,有識字的就開始唸了起來。

 其中不乏有些中過童生或者秀才的人看了都有些心動,他們年紀逐漸大了,再往上科考已經是不可能的了。

 縣城的書院要求頗多而且一個月還不見得能有二兩銀子。

 這滄河村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。他們去了說不定還能佔的一個先機,而且這告示還是明昭令人親自寫的。

 所以這些有心人都想着萬萬不能錯過這次機會。

 就是嚴青青也沒想到這次招聘的效果居然會這麼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