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團聚的新居點

發佈時間: 2025-10-12 17:43:51
A+ A- 關燈 聽書

 每週他們還是會進城兩三次,去“老兵之家”看看。令人欣慰的是,在青年委員會的管理下,“老兵之家”運轉得井井有條,甚至還拓展了新的服務項目。

 “看到年輕人做得這麼好,我就放心了。”一次從“老兵之家”回來的路上,宋霆野感慨道。

 孟沅點頭同意:“是啊,咱們的心血沒有白費。現在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了。”
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
 最讓兩人感到幸福的是,這個小院成了家族團聚的新據點。予寧和予安經常帶着孩子來過週末,小小的院子裏充滿了三代同堂的歡聲笑語。孩子們在院子裏追逐嬉戲,大人們則圍坐在一起聊天。這種天倫之樂,是住在城裏樓房時難以體會的。

 時光荏苒,轉眼老兩口在小院已經住了一年多。又是一個紫藤花開的季節,淡紫色的花穗如瀑布般垂落,院子裏瀰漫着濃郁的花香。

 一天傍晚,宋霆野和孟沅坐在紫藤花下喝茶。夕陽的餘暉給院子鍍上一層金色,畫眉鳥在籠中輕聲鳴唱,橘貓慵懶地趴在孟沅腳邊。

 “回想這一年,就像做夢一樣。”孟沅輕聲說,“從沒想過晚年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。”

 宋霆野握住妻子的手:“這要感謝你當時的支持。如果不是你勇敢地同意這個冒險,我們可能還困在城裏的水泥森林裏。”

 其實,這個小院帶給他們的遠不止是舒適的生活環境。在這裏,他們找回了內心的寧靜,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美好,也更加珍惜彼此陪伴的時光。

 去年冬天,孟沅的慢性支氣管炎果然好了很多,整個冬天幾乎沒有咳嗽。宋霆野的高血壓也變得穩定了。醫生都說,良好的生活環境是最好的養生。

 但最珍貴的收穫是心靈的滿足。在這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,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無需在意他人的眼光。這種自由和自在,是金錢難以買到的。

 “我在想,”宋霆野忽然說,“等我們更老一些,行動不便了,可能還是要回城裏住。但至少現在,我們充分享受了這段美好時光。”

 孟沅微笑着點頭:“是啊,人生能有這麼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時光,已經是上天的饋贈了。”

 夜幕降臨,一輪明月升起,清輝灑滿小院。紫藤花的影子在月光下搖曳,如夢似幻。

 “明天該給菜園施肥了。”孟沅計劃着。

 “嗯,然後我們去村口買條魚,晚上清蒸。”宋霆野接話。

 簡單平常的對話,卻蘊含着深深的幸福。在這個遠離喧囂的小院裏,宋霆野和孟沅找到了生命的真諦——不是功成名就,不是家財萬貫,而是與所愛之人相守,過着內心真正向往的生活。

 夕陽的餘暉將紫藤花的影子拉得長長的,在青磚地上搖曳生姿。宋霆野放下茶杯,目光落在孟沅微微泛白的鬢角上,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柔情。

 “沅沅,我在想…”他頓了頓,“咱們這小院這麼好,是不是該讓它更有生氣一些?”

 孟沅正在喂腳邊的橘貓,聞言擡頭笑道:“你還嫌不夠有生氣?這貓、這鳥、這一院子的花花草草,哪天不是熱熱鬧鬧的?”

 “我是說,”宋霆野的眼神變得深遠,“是不是該讓更多像我們這樣的老傢伙,也能享受到這樣的生活?”

 這個念頭如同種子,一旦落入心田,便悄然生根發芽。

 當晚,宋霆野將這個想法詳細地告訴了孟沅。他設想在村子附近找一塊更大的地方,建幾間帶院子的小屋,邀請幾位志同道合的老戰友一起居住,形成一個互助養老的小社區。

 “就像‘老兵之家’的升級版,”宋霆野越說越興奮,“但更貼近自然,更注重個人空間。每家都有獨立的小院,又有公共的活動區域。大家既能保持隱私,又能互相照應。”

 孟沅認真地聽着,眼中逐漸放出光彩:“這個想法真好!特別是對那些獨居的老兵來說,有個這樣的地方,晚年就不孤單了。”

 但她也提出了現實問題:“可是,土地、建設、管理…這些都是大工程,咱們倆能行嗎?”

 “不試試怎麼知道?”宋霆野的倔強勁又上來了,“再說,咱們不是一個人,有‘老兵之家’這個平臺,有那麼多熱心人。”

 第二天,宋霆野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調研。他先是走訪了村委會,瞭解村裏的土地政策和可用的地塊;然後又諮詢了做建築設計的予安,詢問這種小型養老社區的建設可行性。

 予安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:“爸,這種互助養老模式在國外很成熟,國內也開始興起了。我可以幫您做設計,保證既保留傳統院落的韻味,又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。”

 更讓宋霆野驚喜的是,當他將這個想法在“老兵之家”透露後,立刻有好幾位老兵表示感興趣。劉大山更是拍着胸脯說:“老宋,你要真搞成了,我第一個報名!這比住在城裏鴿子籠強多了!”

 理想很豐滿,但現實依然骨感。宋霆野很快發現,最大的障礙不是資金,而是土地問題。

 村裏可用的建設用地十分有限,而且價格不菲。看中的幾塊地,不是位置太偏,就是面積太小,不符合建設要求。

 那段時間,宋霆野整天騎着自行車在村裏轉悠,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地塊信息。孟沅則負責查閱資料,研究相關政策,尋找可能的突破口。

 轉機出現在一個雨天。宋霆野在村委會偶遇了村支書老楊,兩人聊起了這個項目。

 “宋老,您的想法很好,但咱們村確實沒有合適的建設用地了。”老楊皺着眉頭,“不過…”

 “不過什麼?”宋霆野急切地問。

 “村東頭有片老宅基地,是五保戶李大爺的。他去年過世後,房子就一直空着,快塌了。”老楊說,“按照政策,這種無主的宅基地應該由村集體收回。如果您有興趣,村裏可以特事特辦,以公益用地的名義低價租給您。”

浮動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