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聯歡會

發佈時間: 2025-10-12 17:38:45
A+ A- 關燈 聽書

 開幕那天,鑼鼓喧天。曾經荒廢的老廠房如今煥發新生,成爲社區最亮麗的風景線。市領導親自剪綵,稱讚這是“公益事業的典範”。

 但最開心的還是老人們。七十八歲的王奶奶摸着嶄新的扶手,熱淚盈眶:“我這把年紀了,還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麼好的地方。”

 新的空間帶來了新的可能。這裏不僅有了更寬敞的活動區,還增設了醫療室、圖書館、手工坊甚至小劇場。周邊社區的獨居老人紛紛加入,“老兵之家”的會員很快突破了五百人。

 然而,規模的擴大也帶來了管理上的挑戰。一天,宋霆野發現兩個老兵因爲下棋發生了爭執。

 “以前地方小,大家擠在一起反而和睦。現在空間大了,怎麼反而有矛盾了?”他困惑地問孟沅。

 孟沅一針見血:“因爲我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。光靠感情維繫是不夠的。”

 於是,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,“老兵之家”制定了章程,成立了管理委員會,老人們民主選舉出各部門負責人。令人驚喜的是,這種參與感讓老人們更加投入,矛盾反而減少了。

 十二月的一個雪天,新“老兵之家”舉辦了落成後的第一次集體生日會。當月過生日的十六位老人戴着壽星帽,在衆人的祝福中吹滅蠟燭。

 宋霆野看着滿堂笑臉,突然想起三年前“老兵之家”剛成立時的情景。那時只有寥寥數人,在社區提供的狹小空間裏活動。如今,這裏已經成爲兩百多位老人的精神家園。

 “想什麼呢?”孟沅輕聲問。

 “在想時間的魔力。”宋霆野握住妻子的手,“三年前,我們只是想爲幾個老戰友做點事。如今,這裏已經成了這麼多人的港灣。”

 孟沅靠在他肩上:“因爲愛會傳染。你點燃了一盞燈,這盞燈又點亮了更多燈。”

 窗外,雪花紛飛。屋內,溫暖如春。老人們圍坐在一起,有的下棋,有的唱歌,有的在教孩子們寫毛筆字。劉大山拿着相機,認真記錄着這溫馨的場景。

 “我得把這些照片洗出來,寄給我國外的兒子看看。”老班長自豪地說,“讓他知道,他老爸在國內過着多麼充實的晚年。”

 晚上關門時,宋霆野最後一個離開。他站在門口,回望燈火通明的大廳,牆上的八個大字在燈光下格外醒目:“老兵不老,榮耀永存”。

 這是周縫設計的logo下的標語,如今已經成爲“老兵之家”的精神象徵。

 鎖上門,宋霆野慢慢走回家。路燈下,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。雖然身體疲憊,但內心充滿力量。他想起了年輕時在邊防線上守夜的日子,那時的他守護的是國土;如今,他守護的是這些曾經守護國家的老兵們的晚年。

 不同的戰場,同樣的使命。變的只是形式,不變的是那顆永遠跳動的守護之心。

 回到家,孟沅已經熱好了飯菜。簡單的小米粥,幾樣清淡小菜,卻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味道。

 “累了吧?快喫點東西。”孟沅爲他盛粥。

 宋霆野握住她的手:“有你在,就不累。”

 “今天王奶奶悄悄跟我說,她女兒下週要接她去深圳過年。”孟沅輕輕嘆了口氣,“老太太嘴上說不想去,怕麻煩孩子,可我瞧得出來,她眼神裏都是期待。”

 宋霆野握緊了妻子的手:“這是好事。咱們這兒再好,也比不上兒女身邊的溫暖。”

 “是啊,”孟沅點頭,“可我就在想,過年期間,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兵們該怎麼辦?”

 這個問題讓兩人都陷入了沉思。路燈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,一如他們肩頭的責任。
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
 臘月二十八,距離春節只剩兩天。“老兵之家”卻比往常更加熱鬧。孟沅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籌備“暖心年夜飯”活動。她不僅動員了能來的家屬,還聯繫了社區和志願者團隊。

 “不能讓任何一位老人孤單地過年。”這是孟沅立下的軍令狀。

 小年那天提出的問題,現在已經有了答案。孟沅發起了“結對過年”活動:子女在京的老人邀請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戰友回家過年;實在不方便的,就集中在“老兵之家”喫團圓飯。

 宋霆野看着孟沅有條不紊地安排車輛、分配食材、佈置場地,不禁想起四十多年前他們剛結婚時的那個春節。那時孟沅還是個見到生人會臉紅的年輕媳婦,如今卻已能從容指揮上百人的大型活動。

 “孟主任,春聯寫好了,您看看行不行?”書法班的李老爺子拿着剛寫好的春聯過來。紅紙黑字,筆力遒勁:“老兵之家春常在,戰友情深歲月長”。

 “寫得真好!”孟沅仔細端詳着,“李老,您的書法越來越有味道了。”

 看着妻子真誠讚美每一位老人的作品,細心安排每一個細節,宋霆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這些年,若不是孟沅在背後的默默支持,他不可能心無旁騖地經營“老兵之家”。

 除夕當天,“老兵之家”張燈結綵,喜氣洋洋。下午三點,團圓飯正式開始。能容納兩百人的食堂座無虛席,二十桌宴席同時開餐。

 宋霆野舉杯致辭:“同志們,戰友們!舊歲已展千重錦,新年再進百尺竿。願我們的‘家’越來越溫暖,願大家健康長壽!乾杯!”

 “乾杯!”歡呼聲震耳欲聾。

 孟沅沒有坐在主桌,而是穿梭在各桌之間,細心觀察着老人們的需要。她幫視力不好的王爺爺夾菜,爲坐輪椅的趙奶奶盛湯,提醒血糖高的劉大爺少喫甜食。這些細微之處的關懷,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溫暖人心。

 飯後,聯歡會開始了。令人意外的是,孟沅在大家的鼓勵下,上臺唱了一首《紅梅贊》。她年輕時是文工團的臺柱子,如今年紀雖長,嗓音依舊清亮動人:

 “紅巖上紅梅開,千里冰霜腳下踩,三九嚴寒何所懼,一片丹心向陽開…”

浮動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