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兵之家”舉辦了一次特別展覽。展出的不僅是老兵的勳章和照片,還有他們的故事和手藝。展覽吸引了大量市民參觀,甚至有不少學校組織學生來學習。
展覽最後一天,一位特殊客人悄然前來——宋霆野的老上級,已經九十高齡的楊將軍。老人坐着輪椅,仔細觀看每件展品,在宋霆野的照片前停留良久。
“小宋啊,”老將軍聲音顫抖卻目光如炬,“你帶了個好頭。我們這些老骨頭,還能發光發熱。”
宋霆野立正敬禮:“報告首長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!”
老將軍點點頭,對身旁的祕書說:“記下來,以我的名義,給‘老兵之家’捐款。讓更多的老兵老有所依,老有所爲。”
這個消息經媒體報道後,“老兵之家”獲得了更多關注和支持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有關部門主動聯繫,希望將這一模式推廣到全國。
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,宋霆野保持了軍人特有的冷靜:“我們不做表面文章,要踏踏實實爲老兵服務。”
孟沅補充道:“最重要的是讓每位老人感受到尊重和關愛。”
夕陽西下,忙碌的一天結束了。宋霆野和孟沅手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,影子被拉得很長。
“累了嗎?”宋霆野關切地問。
孟沅搖搖頭,微笑:“充實而快樂。你呢?”
“我也是。”宋霆野停下腳步,深情地看着妻子,“謝謝你,陪我走過了青春,又陪我度過了晚年。”
孟沅靠在他肩上:“因爲有你,我的生命才完整。”
深秋的BJ,金黃的銀杏葉鋪滿了“老兵之家”的小院。宋霆野站在院中央,望着已經略顯擁擠的活動中心,眉頭微蹙。自從“老兵之家”聲名遠播後,前來參加活動的老人越來越多,原本寬敞的空間如今已捉襟見肘。
“老宋,發什麼呆呢?”劉大山拄着柺杖走來,順着他的目光望去,“是不是又在想擴建的事?”
宋霆野點點頭:“老班長,您看咱們這小院,現在都快轉不開身了。我想着,是不是該找個更大的地方?”
這時,孟沅端着茶盤從活動室出來,聽到他們的對話,接話道:“我昨天去社區開會,聽說老紡織廠那片空地要改造,或許我們可以爭取一下。”
老紡織廠位於社區中心,佔地廣闊,廠房已經閒置多年。如果能將那裏改造成新的“老兵之家”,不僅能容納更多老人,還能增設醫療室、圖書館等功能區。
這個想法讓三人都興奮起來。當晚,宋霆野就召集核心成員開會討論。予安和周縫連夜趕製設計方案,予寧則負責對接政府部門。
然而,理想很豐滿,現實卻很骨感。第一次去街道辦諮詢,工作人員就給他們潑了冷水:“老紡織廠那塊地已經有開發商看中了,準備建商業綜合體。”
“可是,我們這是公益項目啊。”孟沅試圖爭取。
工作人員無奈地搖頭:“阿姨,現在土地資源緊張,商業開發能給街道帶來稅收,公益項目…難啊。”
回家的路上,三人都沉默不語。劉大山突然一拍大腿:“怕什麼!咱們當兵的時候,什麼困難沒遇到過?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!”
老班長的話重新點燃了大家的鬥志。宋霆野決定雙管齊下:一方面繼續走正規申請流程,另一方面發動社會力量造勢。
予安想出了一個主意:“我們可以辦一個‘老兵記憶展’,讓更多人瞭解老兵們的故事和價值。”
說幹就幹。周縫負責布展設計,孟沅組織藝術團製作手工藝品,予寧聯繫媒體宣傳。展覽選址就在老紡織廠門口的空地上,寓意深遠。
開幕式那天,秋高氣爽。令人感動的是,不僅本社區的老人來了,連周邊社區的老兵也慕名而來。展板上,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講述着烽火歲月;展櫃裏,一枚枚勳章見證着熱血青春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現場互動區——老兵們教孩子們打揹包、唱軍歌,孩子們則教老人用智能手機。代際之間的溫暖交流,讓很多圍觀市民動容。
![]() |
![]() |
“我以前總覺得老兵就是老古董,”一個高中生感慨地說,“沒想到他們這麼可愛,故事這麼精彩。”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展覽持續了一週,影響力超出預期。本地媒體連續報道,甚至引起了市領導的關注。就在展覽最後一天,街道辦主任突然來到現場,找到宋霆野:
“宋老,經過街道研究,我們決定支持‘老兵之家’的項目。老紡織廠可以劃出兩千平米給你們使用,租金象徵性收取一元錢。”
這個消息讓所有人歡呼雀躍。但喜悅過後,更大的挑戰接踵而至——改造廠房需要大量資金,而他們的賬戶上只有寥寥數萬的捐款。
“要不,我們發起募捐吧?”孟沅提議。
予安立即行動,在網上發起衆籌;予寧聯繫企業尋求贊助;周縫則帶領志願者團隊開始前期測量和設計。
募捐過程並不順利。起初幾天,捐款寥寥無幾。轉機出現在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到訪。這位企業家的父親也是老兵,不久前剛去世。在參觀“老兵之家”後,他當場捐出一百萬:
“我父親晚年很孤獨,如果當時有這樣的地方該多好。這筆錢,就當是替我父親捐的。”
這筆大額捐款帶動了更多愛心人士的關注。短短一個月,募捐金額就超過了預算。
改造工程正式開始那天,老人們都來到現場。宋霆野拿起鐵鍬,爲工程奠基。陽光下,他的銀髮閃閃發光,但身姿依然挺拔如松。
“這是我退休後乾的又一件大事。”他感慨地對孟沅說。
孟沅笑着爲他擦去額頭的汗水:“你呀,永遠閒不住。”
“這不僅僅是一個活動中心,”劉大山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,“這是我們的新家,是溫暖的港灣。”
三個月後,新“老兵之家”終於落成。保留了老廠房的紅磚外牆,內部卻是現代化的適老化設計:無障礙通道、防滑地板、緊急呼叫系統…處處體現着對老人的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