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霆野舉起酒杯:“感謝各位老友前來,更感謝我的老伴,陪伴我走過了四十五個春秋。”
就在大家舉杯時,包廂門再次打開。予寧推着一個精美的蛋糕走進來,蛋糕上裝飾着精緻的梧桐葉圖案,還有兩個手牽手的小人偶。
最讓人驚喜的是,蛋糕旁邊放着一本裝幀精美的書——那是宋霆野和孟沅的回憶錄,予寧偷偷聯繫出版社,將它正式印刷成了書。
“爸媽,這是給你們的禮物。”予安哽咽着說,“謝謝你們爲我們樹立了愛的榜樣。”
孟沅翻開書頁,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和照片,眼淚終於忍不住落下。宋霆野輕輕握住她的手,對子女們說:“愛情不是童話,它需要經營和守護。我希望你們也能找到相守一生的人。”
飯後,老友們各自散去。宋霆野和孟沅手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,月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。
“四十五年了,”孟沅輕聲說,“還記得結婚那天你說的話嗎?”
宋霆野點頭:“我說要陪你走遍大好河山。雖然遲了些,但總算開始了。”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遠處,家的燈光溫暖地亮着。那裏有他們共同經營的生活,有成長的子女,有可愛的孫輩,更有無數珍貴的回憶。
宋霆野停下腳步,看着身邊的妻子:“下輩子,我們還做夫妻。”
孟沅笑了,眼角的皺紋如花般綻放:“好,但下次你要早點退休。”
週二的清晨,宋霆野正在院中練習太極,孟沅在廚房準備早餐。門鈴響起,門外站着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,身着舊式軍裝,胸前別滿勳章。
“請問是宋霆野同志家嗎?”老人的聲音洪亮有力,帶着明顯的東北口音。
![]() |
![]() |
宋霆野聞聲走來,當看清來人時,猛地愣在原地,隨即激動地快步上前:“老班長?真的是您?”
兩位老人緊緊擁抱,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後背,眼中都閃着淚光。孟沅聞聲出來,也驚喜地認出來人——劉大山,宋霆野參軍時的老班長,也是他們結婚時的證婚人。
“老班長,您怎麼找到這裏的?”宋霆野激動地問。
劉大山爽朗大笑:“我退休後在全國旅遊,聽說你在BJ,就順着地址找來了。好傢伙,你這小院真不錯!”
原來,劉大山退休後獨自一人周遊全國,看望當年的老戰友。他帶着一臺老式相機和一個厚厚的筆記本,記錄下每位戰友的現狀和故事。
“我都七十五了,再不走就走不動嘍。”劉大山喝着茶說,“趁現在腿腳還利索,得多看看老兄弟們。”
孟沅細心注意到,老班長雖然精神,但眉宇間有一絲落寞。細問之下才知道,他的妻子五年前病逝,子女都在國外,如今獨自生活。
“我這把老骨頭,能走多遠就走多遠,哪天走不動了,就去養老院。”劉大山說得輕鬆,但眼中的孤獨卻掩飾不住。
那天,宋霆野和孟沅執意留老班長住下。夜晚,兩個老戰友在院中長談,回憶往昔歲月,時而開懷大笑,時而感慨唏噓。
“還記得那次邊境巡邏嗎?遇上暴風雪,咱們差點回不來。”劉大山喝着茶說。
宋霆野點頭:“怎麼不記得?要不是老班長你經驗豐富,帶我們找到那個山洞,我們早就凍成冰棍了。”
孟沅在一旁靜靜聽着,爲他們續上熱茶。這些故事她聽過很多遍,但每次聽都有新的感動。、
劉大山在小院住了一週。這一週裏,他跟着宋霆野去老年大學講課,參加老兵志願服務隊活動,還和孟沅的藝術團老人們一起唱歌跳舞。大家都喜歡這個豪爽的東北老班長。
臨行前夜,劉大山對宋霆野說:“老宋啊,我這一路走來,看到不少老戰友晚景淒涼。有的子女不孝,有的老伴先走,獨自一人孤苦伶仃。你們這樣真好,夫妻恩愛,子女孝順。”
宋霆野沉默片刻,突然說:“老班長,要不你別走了?就在BJ住下,我們這兒有空房間。”
孟沅也附和:“是啊老班長,您一個人到處跑,我們也不放心。”
劉大山搖搖頭:“謝謝你們的好意。但我還得繼續我的旅程,還有幾個老戰友沒見到呢。”
第二天送別時,宋霆野和孟沅都紅了眼眶。劉大山卻爽朗地笑着,用力拍拍宋霆野的肩膀:“放心,我結實着呢!等走完這一圈,再回來看你們。”
看着老班長遠去的背影,宋霆野久久沒有說話。晚上,他對孟沅說:“我在想,咱們能不能爲像老班長這樣的獨居老兵做點什麼。”
這個想法得到了老兵志願服務隊的一致支持。經過討論,他們決定發起“老兵之家”項目,爲獨居老兵提供陪伴和幫助。
予安和周縫利用專業特長,設計了一個簡易的APP,方便老兵們聯繫和求助;予寧則聯繫了醫院,爲項目提供醫療支持;孟沅的藝術團負責組織文娛活動。
第一個加入“老兵之家”的是七十八歲的李老爺子。他的兒子在國外,老伴去世後獨自生活。宋霆野第一次去拜訪時,發現老人家裏堆滿雜物,冰箱裏的食物都過期了。
“一個人,湊合着過唄。”李老爺子擺擺手,語氣淡漠。
宋霆野沒有多說,只是挽起袖子開始打掃衛生。孟沅則去超市買了新鮮食材,做了一桌熱乎飯菜。
起初,李老爺子很抗拒別人的幫助。但宋霆野不急不躁,每天去陪他下棋聊天,慢慢打開了老人的心扉。
原來,李老爺子的兒子很優秀,在國外成家立業,多次要接他過去,但他捨不得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。老伴走後,他越來越封閉自己。
“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生活,我們老人不能拖後腿。”李老爺子說這話時,眼中卻藏着深深的寂寞。
在宋霆野和志願者們的陪伴下,李老爺子漸漸開朗起來。他原來是機械工程師,主動提出可以教社區裏的孩子們簡單的機械知識。
令人驚喜的是,這個課程大受歡迎。孩子們都喜歡這個會做各種有趣模型的“李爺爺”,李老爺子也重找到了價值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