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冒出來的堂妹夫最終是被扔出孟家院子的,銀鐲子,長命鎖也沒送出去。
沒辦法,時間久了,馮宜家心裏的怨恨淡了,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打笑臉人。
![]() |
可有個把她當心尖尖的鬼爹,護犢子護到了骨子裏。
女兒受到的那些欺辱、傷害,估計馮宜家自己都不記得了,但他卻一點一滴都在心裏的小本本上記着呢。
馮宜瓊三歲就冤枉他閨女偷東西喫,結果讓當時才六歲的閨女捱了頓好打不說,還被生生餓了兩天,最後暈倒才作罷。
後面長大點更不用說了,跟老大家的那些孩子一起夥同村裏其他小孩孤立欺負馮宜家,時常在父母面前顛倒黑白,讓他閨女捱打捱罵,甚至直接上手上腳打也是常事。
小的馮宜珍跟她姐姐有樣學樣,把他閨女當丫鬟使喚,完了嘲笑、打罵一樣不少。
別小看孩子,孩子惡起來,完全沒有什麼輕重、是非觀念。
他的小乖乖能活下來,真的全靠她命大。
外孫的滿月宴,馮有才吃不了喝不了,也不耽誤他飄在一角參與享受這份熱鬧。
看到這兩人找上馮宜家時,他就想揍人。
女兒沒關注馮有文一家子的去向,他可一直關注留意着呢。
早知道兩人是誰。
他可不相信這兩貨是攜着重禮來道歉的。
時間過了這麼久,早幹嘛去了。
分明是看他女兒過得越來越好,越來越有錢,有利可圖才上門的。
馮有才不方便出手教訓人,但方便指使孟盛。
於是,馮宜家一個字沒說,趕來的孟盛就一手一人拎着往外扔。
然後直接把兩人趕出了村。
滿月宴因此有點小插曲,但總體來說,還算賓主盡歡、熱鬧圓滿。
下午,送走賓客,收拾完院子,感謝了幫忙的村民。
孟家除了孟盛兩口子,就都打算着離開村子了。
臨走前,孟超跟孟盛道:“跑了大半年,人頭地頭都混熟了,這次去南邊,我打算把這段時間賺的錢都拿去那邊買商鋪。
你要不要跟着買點,或者一起去南邊看看?”
改革開放不久的南方,傳說中百廢待興、遍地黃金的地方。
孟盛心裏蠢蠢欲動,不過轉頭看了看院裏抱着孩子溫柔哄着的馮宜家,笑着搖頭:“你看着分紅那些錢,幫忙給我買點商鋪或者房屋租出去就成。
孩子還小,宜家他們娘倆離不開我,我就不過去了!”
還離不開你,明明是你跟沒斷奶的孩子似的,離不開妻兒纔對。
孟超心裏吐槽,對他的回答也不意外,利索應道:“那行,我看着給你置辦。
只你以後別埋怨我買的不好就成!”
“說的啥話,這麼長時間,你辦事我說過一句不是沒有?
你就放心大膽的買,是虧是賺我都不怨你。”
孟盛也就這麼一說,大哥掃貨的地兒都是南方已經發展起來的地區,房子只要能買到,那就是沒有虧這個字,區別只是賺多賺少而已。
反正離經濟真正騰飛還早,他又不缺那三瓜兩棗,錢慢慢積累着就行。
孟超幫着弟弟投資,從幾萬到幾十萬都習慣了,得了這話,也就放心了。
此時,院子的另一邊,陳紅杏再次跟馮宜家確認:“你們真的能帶好孩子?
真的不要爹孃留在家裏幫忙?”
做豆腐賺錢她喜歡,可帶孫子她也喜歡,秤砣兩邊一樣高,這時就看兒子媳婦兒需不需要他們了。
可惜,馮宜家堅定以及肯定的搖頭:“娘,不用,你們忙你們的去。
放心吧,我跟孟盛兩個大人呢,平時家裏又沒多少事,養宴宴一個孩子,怎麼都能帶得過來!”
這段時間,她可看出來了,在老兩口眼裏,孟宴拉屎那都是香的。
她不想耽誤公婆自己的事,更加不想有兩個無底線寵娃的人帶孩子。
宴宴現在小,最多給孩子養成抱着才能睡覺的壞習慣,等大點,被寵得歪了性子的話,可就要了老命了。
畢竟他們大概率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,廢了,再想練個小號都不容易。
陳紅杏聞言有些失望,但說不出來兩個大人看不好一個孩子的話。
農村裏誰家能有這條件?
成年的大人那是勞動力,要去地裏幹活的。
一般人家都是大孩子帶小孩子,少數講究點的,最多母親不下地帶孩子,那也得順便包攬家裏所有的家務活。
被拒絕了,陳紅杏只能拉着老伴戀戀不捨的收拾東西。
因爲長期住在縣裏,這兒就回來了一天,也沒多少東西要帶。
孟超要趕去南方賺錢置業追媳婦兒,孟強要上學爲父親吹下的牛努力學習,孟玲跟丈夫也得回去忙着賺錢。
於是下午四點不到,孟盛就騎着三輪車,拉着大傢伙和幾輛自行車出了村子。
一個多小時送到山外的公路邊上,他們再坐卡車回到縣裏,正好不耽誤去城裏喫晚飯。
孟家小院的日子,經過一兩天的喧囂,又平靜了下來。
只是有了孩子,小院再沒了以前那份安逸寧靜。
時不時就能聽到孟宴的笑鬧聲響徹院子。
然後是馮宜家時而清脆、時而無力的聲音。
半糖言情小說 https://power-veg.com/
“孩子他爹,你看你兒子對我笑了,好可愛!”
“孟盛,你兒子拉了,快打熱水過來!”
“孟盛,你兒子哄半天不睡,快抱出去轉轉!”
········
還有孟盛時不時的輕哄低吼。
“小祖宗耶,小寶貝兒耶,爹求求你了,該睡覺了,再不睡你娘都睡着了!”
“孟宴,再尿牀上,小心老子收拾你,一天天的淨給你收拾爛攤子了。”
“孟宴,再哭,再哭我丟你去山上喂狼!”
·······
反正,帶娃這事誰帶誰知道。
孩子一會兒像天使,一會兒像惡魔,大人們也跟着一會兒愛意爆棚,一會兒崩潰欲死。
整個院子多了個孩子,比多了三百隻鴨子都熱鬧。